江西省
甘肃省
新疆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其他省份
国外地区
试验报告
录象

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水、二氧化碳及光能制造的淀粉等有机物,不仅是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而且是动物和人的食物来源。
人类一直认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都来自于土壤,就连生物学鼻祖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也是这样认为的。直到四百年前(十七世纪初),人类才开始逐渐揭开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量的生成和转化过程的秘密,这就是光合作用的发现。那么,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是如何被发现的? 

  • 1670 年 : 意大利生物学家马尔比基( Marcello Malpigh) 指出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是通过叶片合成的。他认为植物体内存在由根部输 送到叶部的水分的向上运动,以及由叶部输送到其他 部位的营养物质的向下运动。
  • 1804年: 瑞士科学家得索绪爾(Nicolas-Théodore de Saussure)证实二氧化碳(CO2)与(H2O)是植物生长的主要原料。
  • 1818 年: 法国科学家佩尔蒂埃( Pierre Joseph Pelletier)和 卡 旺 ( Joseph Bienaimé Caventou)第一次从植物体内分离到了叶绿素,并对其做了命名。 
  • 1845年,德国科学家邁爾(Julius Robert Mayer)证实植物利用太阳能转化成化能(合成碳水化合物)。
  • 1864年: 法国科学家Jean Baptiste Boussingault 用了一条公式表示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並于1897年在教科书中称它为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
 
  • 1862 - 1894 年: 德国植物生理学家萨克斯(Julius von Sachs)的实验发现叶子制造的淀粉颗粒是光合作用的第一种可见的产物,而且也证明了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吸收光能的角色。后来,捷克奥地利植物学家莫里施(Hans Molisch)给出了照光的叶绿体中的淀粉的照片。
 
显微镜下的叶绿素

掃描电子显微镜(SEM)高解像度图:
玉米的叶素体(绿色)内含有光合作用合成的淀粉颗粒(灰色)

总结:没有光合作用也就没有繁荣的生物世界,从17世纪开始,人类已知道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而植物的叶片就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绿素、光合酶等)。当叶片黄化白化、卷皱等导致光合作用受阻,影响养份(淀粉)合成。当植物营养不良,缺乏生长发育的能量,就会导致长势弱,易罹患病,产量低,品质差。简单来说,植物就是“饿坏“了!

2017年2月10日: 辽宁沈阳大栅黄瓜,农户喜用鸡粪作底肥,长势弱,叶片软皱且下垂,农户甚担忧。光洋技术人员指导农户马上喷富华农叶面肥(叶面追肥)、施用光洋专利配方复合氨基酸水肥(根系追肥),双管齐下施救。
2017年2月19日: 施肥9天后,植株长势回复,生机盎然,叶片绿又挺直,光合作用正常,黃瓜多且商品性高。
2017年3月4日: 挂果率高,果硕累累,收获期长,不停釆摘,产量极高,农户喜出望外!